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

〈教育,應從成人著手〉

常常聽人家說:教育是國家的根本,下一代是國家的希望。比對起現在台灣的狀況,我更想說的是,教育這一代掌權的大人,才會看見國家的未來。不提怪獸家長,其實孩童在良知上的判斷是比大人們精準的。當大人告訴小孩,你要做個正直的人,他只會簡簡單單地徹底執行,並不會想到在不同的情況下,應該有不同的應對。

這就是孩童之所以是希望的原因。

沒有差別待遇,不因為一個人的身分地位不同,而看重或輕視任何人。但從前陣子慢慢浮現的社會議題,像是對於性別取向不同於多數人的同性戀者,大人們認為他們能擁有的權利似乎不能跟多數人相同。就於族群問題,依舊有人覺得這非常重要,我們也從衣著打扮判斷一個人的成就或消費能力。也仍舊覺得學業成績好的人,還是比較有出息,而那些新聞上的匠人,始終是多數中的少數。

好像關心黃色小鴨的來來去去,比這些問題重要一些。面對心中的糾結,大人很少想去承認其中的矛盾。「這不一樣」,究竟哪裡不同,很少人明白地說出來,繼續懵懂地過每一天。

掌握了國家經濟走向的大人們,比起那些還在學習的孩子,並不多懂些什麼。很多國中高中的課業習題,大人早已忘記,也忘了公民課本曾經說過的事。曾經,大人的家長告訴他們哪些是犯罪行為,也還是有人走私、洗錢、搶劫、貪污。討厭父母管教他們的方式,卻炮製那些方法,抱有一些期待。如果只單單地把上一代交給我們的功課,如實地向孩子們交待,以那份教師手冊期待著,對於創新的回應感到不適,現在的孩子不過就是十年前的我們罷了。並沒有任何不同。

教育是想把正確的事情交給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,想讓有潛力的人去解決那些尚未得到最佳解決方案的事。也希望能夠讓每個人可以自主學習,不需要像機器那樣需要輸入指令,才會做一件事。我們的教育,開始讓下一代相信自己的潛能,但他們的父母不太相信。除了那些家裡有個二十幾歲的小孩,在報紙上有一塊很大的版面,成就與學業一點也沾不上邊的父母。剩下的,我不清楚,我還不是一個父親。

如果我們尊重人的價值,就別再覺得只要把書念得好,就一定有成就。更何況事實也在改變,書念得多,再也無法保證有好的收入了。面試時主管會想知道,面前的年輕人是否想從事這個行業,一輩子。面前的年輕人,只希望先有工作再說。所以有人戲稱,面試就是在比誰戲演得好。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小孩,從純真到懂得隱藏他的真實情感。哎呀,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問題。

回到原本我想說的問題,回到為什麼我覺得教育這一代掌權的大人,才會看見國家的未來。如果我們教育下一代,卻被這一代的大人阻撓,就無法拔除惡習了。家庭教育總是先於學校教育,學校只能給我們知識,一個人的品德卻是來自他的家庭。環境造就一個人,可以從有名的「路西法效應」實驗中看出環境是如何將一個好人變成壞人,使他的良知泯滅。教育下一代,也教育這一代的大人,整個社會一起成長。一方面使我們和下一代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,一方面藉由這樣的改變,幫助掌權的成人們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。社會要變得更好,也讓每一個人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。

不只是關心未來,更想從未來的過去──現在,就開始改變。

註:本文已在個人臉書粉絲團發表。


沒有留言: